商業空間內環境出入口與流線區設計知識技巧
作者:卓昊裝飾 瀏覽量:次 發布時間:2020年02月27日
日本建筑師丹下健三這樣談到空間:“在現代文明社會中,所謂空間,就是人們交往的場所。因此隨著交往的發展,空間也不斷地向更高級、有機化方向發展。”弗蘭克·勞埃德·賴特在《一座美國建筑》( An American Architecture)中說道:“空間與生命同在,空間是生命的一分子。”空間是建筑的主體,人是空間的主角。室內設計是對建筑空間的再創造,影響著人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
商業空間內部空間的構成
現代商業中心是人們進行日常購物的地方,其中消費者、商品、空間場所是三個最基本的構成要素。人是流動的,空間是固定的,它們始終處于一個動態的平衡系統之中。其中任何一個因素的發展變化,都會引起其他二者的傾斜和運動,直到新的關系達到新的平衡。這會改變商業環境的構成形式,使其產生多種多樣的類型現代商業空間按消費的功能要求,大致分為以下幾大區域:(1)出入口與流線區,(2)銷售區,(3)展示陳列區,(4)休閑娛樂與綜合服務區:
1.商業空間出入口與流線區
現代商業空間多為復合型空間,入口位置是人流匯集的中心或咽喉地帶,它起著吞吐客流的作用。其位置的分布、數量的多少和面積的大小均應隨著建筑空間的面積大小、人流多少、線導向等實際情況合理配置,以保證顧客方便地進入商業空間,同時使空間內的顧客又能順利而均勻地疏散。由于出入口為商業空間主要通道的起止點,是商業中心人流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所以應在出入口附近留有足夠的緩沖空間。
位于主出入口的室外廣場設計,應考慮到廣場的環境功能。大型商業中心的廣場應是人流集散、駐留、娛樂、廣告宣傳等充滿魅力的公共活動空間,常伴有小型演出、展覽及各種活動。
眾所周知,即使顧客在空間識別環節對空間有著極好的印象,但如果僅看不人,商業銷售空間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如何讓步展匆匆的過客產生進入空間的欲望,這不僅是簡單的空間外觀問題,還涉及建筑、人類行為心理等諸多因素。應重視商業環境入口處的櫥窗、招牌廣告及燈箱的造型設計,它們是整個商業空間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穎奇特的入口造型,總是對顧客更有吸引力。
現代商業空間設計風格的出入口處,除了造型新穎以外,還應在建筑構造和設施方面考慮保溫、隔熱防雨、防塵的需要。應在出入口內側根據商業環境的規模設計足夠寬的通道與過渡空間,盡量開敞,不能太壓抑。出入口設計得好壞直接影響人們的心情,可采用借景手法,通過透明隔斷將街道景觀納入室內景域,使間接借來的景象重疊映射,豐富空間層次感,也使消費者出入此處時對內外環境的差異不至于感覺太突然出入口空間從審美角度來談,應追求“空”,與密集的銷售區相比要“疏”“透”,從而使整體的商業空間布局有疏、有密、有聚、有散,相互穿插滲透。例如有的商業空間在出入口處,設計幾層高的共享空間,氣勢宏偉又便于疏通人流。開闊的環境,為商業空間的氣氛渲染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商業空間的流線組織應結合其內部布局來設計,使各區域均勻分布流線通暢,導向性明確流線組織作為連接空間中各功能單元的紐帶,決定了主體對功能空間的使用次序,合理的規劃、布局可使空間格局更好地滿足人的需求。
商業流線對消費者的引導功能需要在滿足消費者顯性需求的同時,也能把剩余的隱性需求轉化為顯性需求,滿足這種需求的潛在性與不確定性商業流線應盡可能多地讓消費者接觸商業空間的各個角落,使消費者盡可能多地與商品相接觸,并通過對流線的合理布置和趣味性設置來延長消費者的逗留時間,從而激發消費者更多的潛在性需求,這是商業空間流線設計的基本出發點。
另外,可利用流線的設計去調整空間,使空間的吊頂與地面的流線組織統一協調。
(1)商業空間流線與空間認知空間認知是人對環境信息的一種感知,而流線作為主體認知的主要媒介,所引導的認知又分為方向認知和格局認知兩個層次。
①幫助進行方向認知:一個良好的商業空間認知環境對流線的基本要求,就是消費者能在該空間內輕松地辨別自己的所在位置和前進方向,并能根據自己當時的所在地選擇通往目的地最為合適的路徑。通常情況下,如果消費者在行動過程中總是遇到連續不斷的轉彎或是岔路口,以至于很難找到目的地,這種認知環境會嚴重影響消費者的購物熱情。因此,商業空間的流線最基本的作用就是給消費者一個清晰的引導,幫助他們確認自己所在的位置,并且能方便快捷地到達目的地。
②)幫助進行格局認知:消費者的行為通常都具有強烈的目的和取向性,他們會在體驗過后,對環境信息進行加工與理解,并結合自己的知覺、記憶和偏好,在頭腦中形成商業空間的基本格局與大致面貌。簡單地說,就是消費者能夠通過大腦對環境格局的認知來規劃出自己的行動路線,并到達目的地。對流線引導性的深層需求就是清晰的格局認知,這要求流線系統清晰、整體、協調。整體性是流線引導功能的深層需求,如果對流線的設計過于局部化而失去整體性,便會影響消費者對商業空間整體格局的把握,影響購物過程的規劃與進行。
(2)商業空間流線的引導功能
商業空間設計的流線設計,主要關注消費群體的流動行為,即人為了達到消費目的所進行的一系列活動。消費群體的流動行為決定流線形態。
①目的性流動行為:目的性流動行為主要指行為主體在商業空間內有目標地定向移動,比如停車,目的明確的購物和就餐等。這類消費者在行動之前通常已有了明確的目標,他們希望以最方便快捷的方式達到目的,并在達成目的后以最快的方式離開。因此他們在行動過程中會注意力高度集中,通過標識系統的幫助繞過障礙物并選擇最佳途徑,直奔目的地。此行為過程對應的流線形態相對簡單且受外界影響較小,通常由起點與終點兩點構成,表現為直線型,環型或L.型,這也是流線設計最基礎的形式。這類行為對流線的最大要求是便捷與可達,同時要避免形成擁堵的人群。
②自由性流動行為:自由性流動是指消費者在商業空間隨意地閑逛和沒有明確目標地流動。這類消費者在人群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其特征通常是腳步緩慢,視線處游走,行走路線和方向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而變化,人流的方向和密度等外界因素也會影響他們的動線。與目的性流動不同,自由性流動行為的形態并不確定,對動線的要求是體現體驗性與參與性,需要空間中有足夠多的吸引點來引導消費者的行為,并激發出購買欲望。
伴隨著體驗式消費時代的來臨,人們的消費觀念與消費行為都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越來越多的人把在商業空間的消費過程當作一種享受和放松的方式。所以我們在做流線設計時,應根據時代變化的特點,在便捷可達性與選擇多樣性之間尋求個平衡點,并盡量設計盡可能多的吸引點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真正做到環境與行為的相互協調與統一。
總之,流線設計應遵循導向清晰、意象可讀與主題鮮明的原則。設計出一個好的流線系統,對整個商業空間的運作是至關重要的。合理的流線不僅能給顧客提供良好的購物體驗,還能增加商家銷售額從而獲得更高的效益。
下一篇:商業空間內環境銷售區設計知識技巧